| 
   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| 第九招:设置故事悬念  借物逐层叙事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:程逸汝文集|儿童文学|原创|悬念
    [名著阅读] 
碗的魔术    
  快要过年了,爸爸买回来一摞碗。 
  这是又细又白的“珍珠碗”,碗口上描着金边,碗身上镂出珍珠般的半透明花纹,十分漂亮。我好奇地问: 
  “爸爸,是要招待客人吗?” 
  爸爸笑笑:“不,是自己用。招待客人,当然也行。” 
  我帮着爸爸整理碗橱,橱里的碗可真多,有大海碗、青边碗、粗瓷碗、木碗,还有的碗,一副粗黑的样子,像是用泥巴捏成的,叫人看见了,简直连饭都吃不下去。 
  爸爸的脸上显出复杂的表情,沉思了一会儿,他才说:“看到这些碗,真像是翻开了一本历史。记得那时候,我用大海碗吃,还嫌小呢。可是,吃过晚饭,天还没黑,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,老人说:面黄昏,粥半夜,南瓜当顿饿一夜……” 
  “真的?”我诧异地注视着他。 
  “那时候,天灾人祸,谁家不缺粮食?咳,只好瓜菜代,四两米烧十三大碗。结果,骗过了嘴巴,却骗不过肚子。我在横村的婶婶,把一斤白米放在腌菜甏里,老是舍不得吃。后来一看,竟长出了绿毛。她把米淘了淘,烧成了饭。谁知道,她吃下去当天就发病。”他顿了顿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“现在好了,这种苦日子再也不会回头啦!谁家不是顿顿白米饭,谁家的廊沿下不是挂满了腊肉呢?” 
  我望着爸爸买回来的这摞细瓷碗,心想:真有意思,碗越大,饭越是吃不饱;碗越小,饭越是吃不了——碗也会变戏法。碗啊,你的魔术师究竟是谁呢? 
   
  [名著导读] 
  这篇散文的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陈益。 
  散文从碗的大小、种类展开叙事,自然地对比了今天和昨天的生活。昨天是“碗”大而“吃不饱”;今天是“碗”小而“吃不了”。今昔对比道出了“苦日子再也不会回头” 的感慨。 
  文题“碗的魔术”是一个悬念,随着“碗”的叙述,悬念才渐渐解除。这时,给予读者的是作家对生活独特的发现:“碗越大,饭越是吃不饱;碗越小,饭越是吃不了——碗也会变戏法。”至此,散文本可结束,然而,作家偏要添上一笔:“碗啊,你的魔术师究竟是谁呢?”这是妙笔生花,引起读者对“碗”的生活的回味,获取了生活的感悟。 
  散文叙述生动、形象,饱含情感与智慧。这主要表现在对“碗”的细节的叙述,诸如:“又细又白的‘珍珠碗’,碗口上描着金边,碗身上镂出珍珠般的半透明花纹……”;又如:“还有的碗,一副粗黑的样子,像是用泥巴捏成的,叫人看见了,简直连饭都吃不下去。” 
  读者看到的是“碗”,想到的是不同景况的生活。 
  散文构思巧妙在于始终将生活的变化凝聚于“碗的魔术”,它使散文形散神聚,“碗”的感觉与意义也就不寻常了。 
   
  [名著导写] 
  怎样让作文也能设置故事的悬念,吸引读者的阅读?这一招给你的启示是:回想自己的生活,像《碗的魔术》那样,发现物品的不寻常的意义,悟出一个令人费解的题目,然后,借物展开叙事。现在,请你用《××的魔术》着一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凤凰作文。 
   
  [习作示例] 
笔的魔术 
上海实验小学 四年级 郁笛阳 
  又要开学了,妈妈给我买了一大把圆珠笔:粉红的底色,彩色的图案,构成了一支支美丽的圆珠笔。我问: 
  “妈妈,这么多笔,我能用光吗?” 
  妈妈嫣然一笑:“用不光就送一些给你的同学吧!” 
  妈妈帮我整理笔筒,把新笔放进笔筒,把旧笔放进抽屉,把没墨的笔扔了。 
  整理完笔筒,我才发现妈妈的脸上没有光彩,没有表情。过了一会儿,妈妈开口了:“看到你有这么多笔,我不知什么滋味,就怕你是个浪费笔的孩子。记得我上小学时,因为家里穷,你爷爷只给我买了一支笔,而那唯一的笔,我特别珍惜。用了又用,不知用了多少年(笔芯一直换)。后来,你爷爷很少给我买笔了。” 
  时间真快,过了一学期,那一大把笔就被我全部用完了,其实,好多笔是莫名其妙地失踪的。当妈妈知道我又要买笔时,那张平时一直微笑的脸顿时黯然失色,她若有所思地说:“还记得吗?我讲过我小时候用笔的事情,就想让你节约用笔,可……”妈妈说不下去了,因为她话声有些哽咽。 
  我恍然大悟:笔越多,笔越是用的快;笔越少,笔越是用的慢——笔也会变魔术。笔啊,你的魔术师究竟是谁呢? 
  一句话点评: 
   以朴实的语言描述“我”用笔的心态,并插入妈妈小时候用笔的经历,两相对照,最终凸显了“笔的魔术”。 
   
  [智慧闪闪] 
  在作文的殿堂里,每个人都是雕塑家,既精心地雕塑别人,又悄悄地被人雕塑——我的所见,我的所闻,我的所感。 
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				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欢迎点评: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				
        
          | 
  | 
         
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9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
       
  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