域名: old.zh61wx.com E-meil:学生作文zhycetwx@163.com 文学创作:yangshich@163.com
于颖新 于立极 凡 夫 王一梅 王 位 王晋康 王泉根 王定海 王树槐 王鸽华 毛云尔 邓宏顺 北 董 潘与庆 皮朝辉 安 宁 汤 汤 伍 剑 艾 禺 刘清山 刘育贤 刘 俊 闫耀明 刘乃亭 刘兴诗 刘慈欣 刘正权 刘 北 任大星 米吉卡 佟希仁 李建树 李学斌 李志伟 李丽萍 李 铭 李维明 李仁惠 李利芳 李少白 汤素兰 吴牧铃 吴礼鑫 陆 梅 冰 夫 肖显志 陈国华 陈 静 陈志泽 邱 勋 宗介华 余 雷 吴佳骏 陈琪敬 金 本 金 波 周 锐 苗 欣 周学军 鱼在洋 周蓬桦 周晓波 杨向红 杨庭安 杨 鹏 郑 重 郑允钦 郑 军 林文宝 范晓波 屈子娟 卓列兵 饶 远 贺晓彤 何腾江 洪善新 洪 烛 经绍珍 张广钧 张一成 张希玉 张怀帆 郝天晓 杨福久 倪树根 凌鼎年 高巧林 高恩道 钱欣葆 爱 薇 龚房芳 徐 玲 野 军 黄春华 黄 山 戚万凯 湘 女 程逸汝 彭绪洛 谢 华 谢华良 谢倩霓 谢 璞 谢 鑫 谢乐军 曾维惠 窦 晶 鲁 冰 舒辉波 斯多林 蒲华清 翟英琴 崔合美 梁小平 樊发稼 薛卫民 薛 涛 魏 斌
    首 页   视 频   讯 息   儿童小说   科幻小说   童 话    故 事   幼儿文学  寓 言    散 文
    诗 歌   赢在起点  作品导读  作家文集   版主作品   自由写吧   作 文   精彩回放  报 纸    空 间       
目 录
热点推荐
童 话
儿童小说
科幻小说
《我们的第二次成长》第二章品质篇之学会等待
作者:赵景利     来源:儿童文学大本营    点击数:
  二、学会等待
  教育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启发加百分之七十的等待,但是现在的教育都太过急功近利。有句流行的广告词: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这句广告词影响了很多家长,可是我不明白,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?人生是场马拉松长跑,而不是百米冲刺,起点快的不一定跑到最后,起点慢的也不一定跑得慢。所以教育孩子,一定要有耐心,一定要懂得等待。
  1、不去比孩子。
 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了,然而我们的很多父母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。我曾经在几所小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,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:爸爸妈妈经常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?95%以上的孩子回答:爸爸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“好好学习”、“认真听课”、“赶紧做作业”、“考试考好点”等诸如此类,在收回的几百份问卷中,只有三个孩子回答爸爸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“我爱你”。
  有一篇名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贴子曾经风靡网络,贴子写道:“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孩子,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从来不玩游戏、不聊QQ,天天就知道学习,长得好看,又听话,回回年级第一,找了个有钱的男友,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,一个月7000元工资,会做饭,会家务,会八门外语,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……”这个贴子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,因为很多人从小就活在“别人家孩子”的阴影中,被一路比着长大。
  中国人喜欢比,从小比出生、比成绩、比学校,长大了比工作、比老公、比赚钱,等孩子出生后,后大半辈子都在比孩子。中国的家长有一个通病。孩子考了一百分回来,绝大多数父母问的第一个问题肯定是:“你们班上有多少个一百分啊?”孩子考了前几名回来,父母又会问:“你在全年级排多少名啊?”所以说现在的孩子很可怜,从小要跟全班同学比,长大后要跟全校同学比,跟全市同学比,甚至跟全国全世界的孩子比。
  现在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所谓的“名校”,认为只有进了“名校”,才觉得脸上有光,孩子的未来才有了保障。有一位家长,在孩子小学毕业时,到处托人找关系,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入当地的重点中学。老师建议说:“您的孩子学习基础差,自尊心又强,进了重点学校后如果跟不上,反而会伤害她。”这位家长却说:“我左邻右舍的孩子都进了重点中学,我的同事同学的孩子也都进了重点中学,如果我的孩子上不了重点中学,会让人笑话的,你要我的脸往哪里搁?”就是为了不让人笑话,这位家长交了大量赞助费,终于如愿以偿。可是孩子由于基础差,每次考试在班里总是倒数第一,连倒数第二都没拿过。孩子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,见了老师就想溜到一边,回家也不敢告诉自己的父母,变得沉默寡言。一个学期还没结束,孩子就得了精神病住进了医院。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,却毁掉了孩子的一生。
  家长在比来比去中,比掉的是孩子的自信心,比失的是自己的自尊心,更比没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。相信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,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花期。
  2、不去逼孩子。
  我们总是举着爱的旗帜,逼孩子做不愿做的事。我们都知道孩子累,但是一到节假日、寒暑假,我们就要把孩子塞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。一旦孩子开始学学钢琴、舞蹈,就希望他将来成为未来的“朗朗”、“杨丽萍”。据说中国目前有三千万琴童,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足以让世界震憾。每年任意一个机构组织的任何一个所谓的少儿才艺大赛中,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家长带着孩子争先恐后的报名、比赛、获奖。我无数次看到这些孩子在比赛中一脸倦容,神情木然。有一次,和一位参加比赛的小男孩聊天,知道他从三岁就开始练习钢琴,每次比赛都能获奖,但最后,小男孩对我说道:“阿姨,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我的钢琴砸掉。”他伸出自己的手,指着手背上一个黑点,告诉我,这是他练琴不认真时,妈妈用铅笔戳出来的印子,成为了他永远的伤痕。这个还只有六七岁的孩子,脸上完全没有他这个年龄阶段的童真,反而是一脸的愁容。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?家长们又到底了解孩子有多少?很多时候,我们往往以爱的名义犯错,希望孩子们能朝着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,获得无数的荣誉,为我们当父母的增光添彩,帮助我们赢得掌声。我们以自己的经验逼着孩子去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,到最后孩子最多只能成为另外一个我们,甚至比我们还不如。
  不去逼孩子,给他们应有的尊重。这种尊重应该体现为一种地位,两种权利。一种地位就是平等的地位,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,与我们放在同一位置上。两种权利,一是选择的权利,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,即便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,他们也能作出在那个年龄阶段应有的选择,对于孩子的选择,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;二是申诉的权利,不论孩子做了什么或是做错了什么,不要及早下定义,不要过早地以我们的是非观来进行评论,而是要让孩子申诉为什么要这样做,以后应该怎样做。人生的道路,孩子只能靠自己一步步走,家长应该指引但绝不应该替代,更不应该强制。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巨大的成长潜力,这种成长潜力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与方向,作为家长只能配合、引导、鼓励,孩子才能将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。
  3、不去怨孩子。
  现在很多家长以为不去体罚孩子,就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了。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:你怎么这么笨?你连这个都不会?我小的时候比你强多了!诸如此类,还有更难听的话。不少父母总是用“没出息”来抱怨自己的孩子,孩子没考好是没出息,孩子写不好作文是没出息,孩子被老师批评了是没出息,孩子比赛没拿名次还是没出息。家长们不知道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经常被父母这样抱怨,会让孩子形成胆小的性格,失去自信心,或者产生对立情绪。孩子虽小,心理却很敏感,家长的每一句批评或抱怨,都能让那些幼小的心感到悲伤和痛苦。“哀莫大于心死”,现在的家长是很少体罚孩子了,但用尖刻的语言奚落、讽刺、挖苦孩子,表面上比体罚文明,实际上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。体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,而心罚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心灵。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,自信被打击,智慧被扼杀。席勒说:“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,同样我也非常讨厌别人的指责。”你抱怨孩子笨,孩子不会因此而变得聪明,长期强化这种意识,孩子就会背上沉重的负担,认为自己就是笨孩子,这就是心理学上的“诱导性智愚症”。
 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,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,犯案上千起。在文章的最后,他情不自禁的感叹:心思如此细密,手法那么灵巧,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,做任何一行应该都会有成就吧。林清玄不曾想到,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,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。如今,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,成了几家羊肉火锅店的大老板。在很多年后的一次邂逅中,他诚挚地对林清玄说:“你那篇特稿,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,让我发现,除了做小偷,我还可以做其他正当的行业,但这以前,从来就没有人对我说过。”
  一个小偷得到肯定后都能改邪归正、重新做人,可见肯定的力量多么强大,多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优点,而不是时时抱怨、处处指责,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,都能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。
  • 上一篇文章: 《我们的第二次成长》第二章品质篇之学会微笑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《我们的第二次成长》第二章品质篇之学会积极
  •  欢迎点评:
      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9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访问人次:AmazingCounters.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