域名: old.zh61wx.com E-meil:学生作文zhycetwx@163.com 文学创作:yangshich@163.com
于颖新 于立极 凡 夫 王一梅 王 位 王晋康 王泉根 王定海 王树槐 王鸽华 毛云尔 邓宏顺 北 董 潘与庆 皮朝辉 安 宁 汤 汤 伍 剑 艾 禺 刘清山 刘育贤 刘 俊 闫耀明 刘乃亭 刘兴诗 刘慈欣 刘正权 刘 北 任大星 米吉卡 佟希仁 李建树 李学斌 李志伟 李丽萍 李 铭 李维明 李仁惠 李利芳 李少白 汤素兰 吴牧铃 吴礼鑫 陆 梅 冰 夫 肖显志 陈国华 陈 静 陈志泽 邱 勋 宗介华 余 雷 吴佳骏 陈琪敬 金 本 金 波 周 锐 苗 欣 周学军 鱼在洋 周蓬桦 周晓波 杨向红 杨庭安 杨 鹏 郑 重 郑允钦 郑 军 林文宝 范晓波 屈子娟 卓列兵 饶 远 贺晓彤 何腾江 洪善新 洪 烛 经绍珍 张广钧 张一成 张希玉 张怀帆 郝天晓 杨福久 倪树根 凌鼎年 高巧林 高恩道 钱欣葆 爱 薇 龚房芳 徐 玲 野 军 黄春华 黄 山 戚万凯 湘 女 程逸汝 彭绪洛 谢 华 谢华良 谢倩霓 谢 璞 谢 鑫 谢乐军 曾维惠 窦 晶 鲁 冰 舒辉波 斯多林 蒲华清 翟英琴 崔合美 梁小平 樊发稼 薛卫民 薛 涛 魏 斌
    首 页   视 频   讯 息   儿童小说   科幻小说   童 话    故 事   幼儿文学  寓 言    散 文
    诗 歌   赢在起点  作品导读  作家文集   版主作品   自由写吧   作 文   精彩回放  报 纸    空 间       
目 录
热点推荐
童 话
儿童小说
科幻小说
《我们的第二次成长》第二章品质篇之学会微笑
作者:赵景利     来源:儿童文学大本营    点击数:
  第二章  品质篇
  品质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因子,父母的良好品质对于孩子,不仅仅是一种行为的引导,更在于行为之外的收获,以及激发的人性潜能和光辉。
  如果要列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是谁,凡是父母,一定把孩子排进了前五位,甚至很多父母将孩子排在了第一位。我们都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,但在孩子心目中,父母是什么样的地位呢?
  去年,我应邀到一所中学观摩高二的一堂公开展示课,课程的内容是《如何成为美丽女生》。课堂上,老师问了全班女生一个问题:“你心目中最美丽的女性是谁?”女生们都在小纸条上写下答案。当她们一一公布答案时,全班二十几位女生居然没有一位认为最美的女性是自己的母亲。无独有偶。一所国外调查机构在调查亲子关系中,问到美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同一个问题“你最崇拜的人是谁?”美国的孩子把父母排进了前三位,中国的孩子却把母亲排在十位以后,父亲更在母亲之后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
  在家庭教育中,我们的父母一昧的要求孩子做这做那,学这学那,却忘记了自我的成长。在孩子的眼中,我们暴躁、易怒、专制、蛮横、无理、多疑……这样的父母品质不高、修养不够,孩子不仅不喜欢,甚至会反感。家长常常陷入两个误区:一个是心态的误区,家长常有种居高临下的心理,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,孩子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成长。另一个是观念的误区,家长一般只注重说教和指导,忘记了身教比言传更重要。其实对孩子的带动力,行动比语言更强,这是行为的同质共振效应。要求孩子做到的,父母一定要自己先做到,自己有了优秀的行为品质,孩子才会耳濡目染,自然习得。那么,父母该如何来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,继而影响传承给咱们的下一代呢?
  一、学会微笑
  在繁忙的工作、繁琐的生活中,很多人已经不会真正微笑了。国际最新研究数据显示,儿童每天的笑容大多在400次以上,成年人平均每天只笑8到15次,而中国的成年人每天只笑2到5次。在一所学校举行的“画出你心目中合格父母形象”的活动中,孩子们画出的父母不论高矮胖瘦美丑,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点:面带微笑。无锡市某小学一个班级布置了一个作文,谁是最亲的人,结果奶奶和外婆夺魁。全班40多个孩子,写妈妈的只有11个,17个孩子写了奶奶,写外婆的也比写妈妈的多,写爸爸的更是廖廖无几。很多孩子都在作文中写到老人如何给自己做饭吃,如何接送自己上下学,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,尤其写到她们还“永远是笑脸”。 孩子觉得微笑是父母最美的表情。那么我们要在什么时候对孩子报以微笑呢?
  1、微笑面对孩子的成功。
  家长们肯定会奇怪,孩子们成功时我们肯定在笑啊,可是大家想想,孩子成功时,我们的笑容真的是纯粹的吗?是真诚的吗?是开怀的吗?
  很多人都说,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学习最刻苦、成绩最优秀的孩子,可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却是最低的。听到这样一个故事。在美国的一所学校,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一块在操场踢球,中国孩子十个球进了九个,中国妈妈却不满意,还在质问:“那个球怎么没进去?”美国孩子十个球进了一个,美国妈妈却竖起大拇指,笑着说:“very good!”在妈妈的心中,有成就感的是进了一个球的美国孩子,有失败感的竟然是进了九个球的中国孩子。中国的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够好,不够优秀,都太过焦虑和着急。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就指出:父母不要给孩子过高的期望,父母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有一种无形的压力,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焦虑感,我们称之为童年恐慌。
  我曾经看过一档娱乐节目,这是一群脑力非凡的人进行比拼,其中有一对父子先后进入中国最强大脑战队,引起了我的关注。
  12岁的儿子进入战队后,主持人问:“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”
  孩子沉默了很久,说道:“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、好好玩过,我很想玩几天。”
  主持人问:“那你想玩几天?”
  他想了想,又看了看坐在观众席上的父亲,低下头,说:“三天”。
  三天,这就是一个如此聪明的孩子如此卑微的一个愿望。
  后来他代表中国队与意大利的一位12岁的孩子进行PK赛。在比赛中,他首先完成考验,但在对方公布答案时,他却突然情绪失控,嚎啕大哭,整个精神状态几近崩溃,瘫倒在座椅上。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父亲忍不住过来安慰他。
  他抱着父亲痛哭流涕的说:“爸爸,我记对了,但是我摆错了。”
  原来他以为自己答案错了,但最后公布答案时才发现他的答案也是对的,他给自己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。他为中国队赢得了宝贵的一分,但全场竟意外的没有响起掌声,一片沉默。
  主持人在节目结束时,问两个孩子:“你们有什么爱好吗?”
  意大利的孩子说:“我喜欢运动,最喜欢踢足球,除了足球其他球类我都喜欢。”
  中国的这位孩子想了很久,却说:“我没什么爱好,因为我根本没有时间。我没有节假日,没有寒暑假,就连下课的十分钟都要训练自己的脑力。”
  听完两位孩子的回答,观众们都唏嘘不已。我们都说童年是金色的,但是我们却让孩子的童年没有一点颜色。这样的成功真的就那么重要吗?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是他们想要的吗?
  现在有些父母看到别的孩子成功了,自己心态就不平和了,乱搬别人的教育方法。比如,1999年,一对父母用自己摸索出来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“哈佛女孩刘亦婷”;2010年,“虎妈”蔡美儿用严厉的教育将大女儿送进了哈佛大学;2011年,又出现了“狼爸”萧百佑将自己的三个孩子打进北大的故事;2012年,南京的“鹰爸”则让年仅4岁的儿子在雪地中裸跑,以锻炼他的意志力。面对这些成功的个例,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,适合于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他。著名教育家林格说:教育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双合脚的鞋。这就是在提醒咱们父母,教育一定要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,不要一看见别的孩子取得了如何优异的成绩,就羡慕地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达到那样的程度,这种功利之心,最终只会让父母陷入教育误区。
  2、微笑宽容孩子的失败。
  每当孩子犯错时,父母的怒火往往一触即发。法国作家罗曼·罗兰说:“人生应当做点错事。做错事,就是长见识。”回想我们的人生之路,谁都曾有过失败的经历。在失败的时候,我们总是很轻易的宽容了自己,面对孩子的失败却又那么的难以释怀。家长们要记住:犯错误是上帝赐予孩子的权利。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错误,用平和的语气去给孩子的成长指明方向。
 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患抑郁症女孩的案例。这个女生读高中后不久就得了抑郁症。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很好,而且还是班干部,一直非常优秀,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?原来在中考前夕,这个女生对自己很有信心,没有象其他同学一样拼命复习,妈妈不高兴了着急了,说过几次,女生仍然无动于衷。终于有一天,妈妈对孩子说,“你一定要好好考,你要是考不好我就去跳楼”。孩子听了以后,心理压力巨大,每天恶梦失眠,食欲下降。虽然后面的中考成绩还不错,考上了理想的高中,但从此以后她变得小心翼翼,每次考试总会高度紧张,最后得了抑郁症。我想,这是什么样的妈妈啊,父母的一句话可以让孩子上天堂,也可以让孩子下地狱。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阿伦森效应,大意就是人们总喜欢褒奖不断增加,批评不断减少,而孩子更是如此。在孩子失败时,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心态,影响了孩子的性格。
  泰国商人施利华,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。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,面对失败,他只说了一句:“好哇!又可以从头再来了!”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。一年后,他东山再起。在咱们孩子失败的时候,家长们是不是也可以微笑的对孩子说一句:“好啊,我们下次再来。”用微笑等待孩子的下一次成功。
  3、微笑对待孩子的脾气。
 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的时候,作为成人,还能用理智去克制去调节,但也避免不了情绪失控。作为孩子来说,遇到问题就很有可能只能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进行发泄。现在的家长们遇到孩子发脾气时基本上是用这两种方式来处理:一是大声呵斥、责骂;二是毫无原则的退步退让。事实上,这两种处理方式对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、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我们应该在孩子发脾气时,使用微笑这种方法。
 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,他年轻时常和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。他清楚的记得,一天晚饭后,他像往常一样和家人打牌,这一次,他的运气特别不好,每次抓到的都是很差的牌。
  开始他只是有些小抱怨,后来,他实在忍无可忍,便发起了少爷脾气。
  坐在一旁的母亲看到了,对他说道:“既然要打牌,你就要把手中的牌打下去,不管牌是好是坏。”
  艾森豪威尔正在气头上,哪里听得进去,还是愤愤不平。
  母亲站起来,走到他面前,微笑地看着他,又说:“人生就和打牌一样,牌发到你手上,不管是好牌还是坏牌,你都必须面对它。你能做的,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,然后认真对待它,把自己手上的牌打好,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。这样打牌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。”
  艾森豪威尔这次把母亲的话听了进去,平和心态开始打牌,而且他一生也牢记着母亲的这番话,激励自己去积极进取。后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,成为盟军统帅,最后成为美国总统。
  孩子的个性都是后天养成的,这与家长的态度和引导教育密不可分。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,能平和心态,微笑面对一切,孩子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,胜不骄败不馁,坦然面对人生之路。
  4、微笑启示孩子的个性。
  2010年,西安音乐学院大二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倒路人后,将她连刺数刀,导致受害人死亡。这一事件曾在全国引起了轰动。当我们对药家鑫进行指责、抨击、怒骂时,想一想为什么药家鑫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?这与他从小的家庭教育、成长背景是分不开的。事件发生后,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柴静采访了他和他的父母。在采访中,药家鑫哭着说,父亲从小对他要求非常严格,如果不好好练琴就会遭到打骂,甚至被关进黑房子。药家鑫很怕自己的父亲,导致他性格内向,他遇到问题和困难时,从不敢向自己的父母求助。所以当他开车撞倒路人,发现这个路人爬起来要记他的车牌号码,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父亲知道后,肯定会责骂他。情急之下,他将路人捅死,想一了百了。
  药家鑫的案子经过两次庭审。药家鑫其实是戴眼镜的,在第一次庭审中,他没有戴眼镜,因为他觉得没有脸再见自己的父母亲朋,但让他失望的是,他的父母根本没有来到庭审席上。在第二次庭审中,他戴上了眼镜,他意识到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见到自己的父母了,但让他仍然失望的是,父母依然没有来到庭审席上。药家鑫是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人世的,他想最后一次吃妈妈亲手做的饭菜也未能如愿。在最后一刻,父母没有原谅他。这不是药家鑫一个人的悲剧,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,这更是整个社会家庭教育的悲剧。在药家鑫的成长过程中,如果能让他感受到来自父母更多的宽容和爱,那么这样的事件也许不会发生,说不定现在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个音乐家,而不是多了一个杀人犯。
  会微笑的家长能够给孩子带来自信开朗、宽容大度、乐观坚强的性格特征,这是启示孩子最好的一把钥匙。心理学上有个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定律告诉我们,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他人和自己的暗示,如果暗示是积极的,便获得积极的影响,反之亦然。所以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子。当我们盯着孩子的缺点时,孩子就会朝着缺点的方向发展;但是当我们忽略孩子的缺点而盯着孩子的优点时,孩子的优点则会更加巩固强化。
  • 上一篇文章: 《我们的第二次成长》第一章习惯篇之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《我们的第二次成长》第二章品质篇之学会等待
  •  欢迎点评:
      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9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访问人次:AmazingCounters.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